4月20日 世界痛风日 | 关注高尿酸、通风

2024-04-20

420“世界痛风日”

       每年的4月20日被定为世界痛风日,2024年4月20日也是我国第8个全民关注痛风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防控、畅享生活"。痛风是指由于血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进而引起关节内及周围出现的炎症性疼痛,其典型表现为"痛风石",受累关节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出现关节疼痛、红肿、变形等,痛风发作"来如风去如风",急性发作期时疼痛难忍,患者苦不堪言。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有什么关系?

       尿酸是我们人体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基本上以尿酸单钠盐的游离态形式存在于血液中,即为我们常说的血尿酸,当机体嘌呤代谢正常的情况下,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人体的血尿酸浓度一般不超过420μmol/L,但当我们摄入嘌呤食物过多或机体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嘌呤代谢失衡就会导致体内血尿酸的浓度升高,即为我们常说的高尿酸血症。

       高尿酸血症是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综合征,国际上将高尿酸血症的诊断定义为: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非同日两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

        当血尿酸浓度偏高,持续超过其在血液或组织液中的饱和浓度时,血液中的尿酸盐就容易结晶析出,并在关节局部、组织中形成尿酸钠晶体并沉积,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即为痛风。

       此外尿酸钠晶体在肾脏沉积引发急性肾病、慢性间质性肾炎或肾结石称之为尿酸性肾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是一个连续、慢性的病理生理过程,据统计,只有约10%高尿酸血症患者会发生痛风,其余90%只是呈高尿酸血症而表现为关节炎症状,其临床表型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众多国内外研究显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与多个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已成为继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代谢性疾病。

我国高尿酸血症、痛风患病高发

并有年轻化趋势

       在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患病人数约为1.77亿;痛风总体发病率为1.1%,患病人数约为1466万,且患病人群逐步趋于年轻化

       过量饮酒、过量食用富含嘌呤的食物、长期服用影响肾脏尿酸排泄的药物及其他疾病如肾脏疾病等都可能造成高尿酸血症乃至痛风的发生,同时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又是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II型糖尿病、代谢综合症、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疾病的诱因。因此高尿酸和痛风疾病应尽早预防,避免发生和发展。

平时如何避免痛风的发生、发作?

        由于高尿酸血症、痛风都是源于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代谢异常疾病,建议所有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和健康人群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控制体重,规律运动;限制酒精及高嘌呤、高果糖饮食的摄入;鼓励奶制品和新鲜蔬菜的摄入及适量饮水;不推荐也不限制豆制品(如豆腐)的摄入(豆类食品的嘌呤含量因加工方式而异)。

        同时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食要定时定量或少食多餐,不要暴饮暴食或一餐中进食大量肉类。少用刺激性调味料。对于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患者,应禁用含酒精饮料。

       与此同时,定期的体检尤其是肾功能检查尤为重要,对于高风险人群和已确诊高尿酸血症或痛风人群来说,定期的血尿酸监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同时还应遵医嘱定期复查,必要的时候听从医生建议进行药物降尿酸治疗。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