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警惕血压季节性变化陷阱

2024-07-25

       进入夏季以来,或许有不少高血压患者发现,自己的血压较以往低了不少,甚至有时“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因此认为是高血压的症状得到了好的控制,于是就放松了警惕。请注意!这可能是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假象」。

       血压也是会根据季节存在“热胀冷缩”的变化,往往呈现秋冬季血压高,夏季血压低的趋势,究其原因是人体的血管也会“热胀冷缩”。夏季气温高,会引起人体血管扩张和外周阻力降低;天热时人体出汗带来的更多的水分蒸发,体内盐流失增多,血容量下降导致血压下降。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导致人体血压较平常偏低。观察发现,人体的血压会从6月开始下降,8月时达最低值,10月起又上升。

       从现有种种研究结果来看,无论是高血压患者还是正常血压人群,都存在血压的季节性变化,而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变化幅度会比正常人更大。



哪些因素影响血压季节性变化?

       研究表明,血压季节性变化的年龄差别在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自身对冷热环境所作出的反应不同,年轻人是以血管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流阻力的变化带来的血压变化,而老人则更多是心率、心脏负担变化引起的血压波动;此外,季节性收缩压变化与体质量指数(BMI)呈反比,通俗地讲,体重偏瘦的人由于身体缺乏脂肪层的保温作用,身体代谢受环境温度变化的影响相较于体重正常和偏胖人群更明显。除此之外,饮食习惯的季节性变化(冬季的脂肪摄入量高于夏季)、身体活动的变化(夏季活动的幅度、类型和强度增加)也可能促进血压季节性变化。

       认识血压季节性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血压病人,维持理想、稳定的血压状态,减少过高的血压波动十分必要,对血压的控制和治疗应遵医嘱,切勿自行改变降压药物的种类与剂量。此外夏季控制血压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01. 足够的水分摄入

       夏天出汗比较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容易引起身体内液体容量减少,导致血压波动。可少量多次的饮用一些凉白开或淡茶水,尤其是在运动以后,沐浴的前后要特别注意补水,不要等到明显口渴时才喝水。


02. 老年人血压控制应适度,不要过度降压 

       6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血压降得过低,会影响到心、脑、肾的血液供应,因此,老年人的降压目标值应该适当放宽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 140/90mmHg 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血压应 降至 130/80mmHg 以下;65~79 岁的患者血压降至 150/90mmHg 以下,如能耐受,血压可进一步降至 140/90 mmHg 以下;80 岁及以上的患者血压降至 150/90mmHg 以下。


03. 注意温度的调节,切勿贪凉

       冷热交替容易导致血压剧烈波动。空调室温应避免过低,室内外温度差最好小于8℃。避免摄入过多冷饮,避免冲冷水澡,以免导致血管迅速收缩,血压剧烈增高,易发生中风等脑血管意外。


04. 做好血压监测
       高血压患者在夏季也应坚持血压监测家庭血压监测时,应每日早、晚测量血压。通常,早上血压测量应于起床后、服用降压药前、餐前和剧烈活动前进行。晚间血压测量于晚饭后、睡觉前进行。不论早晚,测量血压前均应注意排空膀胱。也无需频繁监测血压,避免产生对血压变化的焦虑。夏季易出现血压波动的患者,更应做好血压监测,从而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