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早期症状,你中招了吗?

2024-08-22

号称“甜蜜”的负担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

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容易被忽视

随着病情进展可逐渐引发

眼底、肾脏、心脑血管等多器官并发症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伤残乃至死亡

       在很多人眼里,糖尿病往往只与「老年人」相挂钩,觉得与自己没什么关系。其实在我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糖尿病是一种可由多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典型的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俗称“三多一少”。也有些糖尿病患者前期上述症状不明显,但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要小心了~

1、突然的疲劳和乏力

       由于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糖尿病患者常感到疲劳和乏力。这种疲劳感即使在充分休息后也难以缓解,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视力迅速减退或者视物模糊

       高血糖水平会导致眼睛晶状体的改变,进而引起视力模糊。虽然这种视力变化在血糖控制后可能会有所改善,但如果长期高血糖未得到控制,可能会导致视网膜病变,甚至失明。

3、牙齿松动或者容易出现牙疼

       糖尿病的患者在初期的时候,口腔会有不适的症状,比如牙齿松动脱落、牙周炎、牙龈炎等。

4、 伤口愈合缓慢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影响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导致伤口愈合缓慢。轻微的伤口和擦伤也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痊愈,甚至引起感染。

5、皮肤瘙痒

       高血糖水平会导致皮肤干燥、发痒,甚至出现色素沉着和引发感染。糖尿病患者还可能出现特有的皮肤问题,称为糖尿病性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上出现小的黄色或红色斑块。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引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年4 月第 13 卷第 4 期

糖尿病的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

       因胰岛先天功能缺陷或胰岛功能受损等原因导致胰岛β细胞的数量显著减少乃至消失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显著下降或缺失是1型糖尿病主要病理特征。1型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5%,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

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显著的病理生理学特征是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的下降(胰岛素抵抗)伴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减少(相对减少)。

       2型糖尿病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以上,多见于成年人,4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多有糖尿病家族史,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我们国家的糖尿病患者主要以2型糖尿病为主。

除此之外,还有妊娠糖尿病等其他病因学相对明确的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如何做好糖尿病的预防和干预控制?

1)健康教育

       认识糖尿病,了解糖尿病防治的正确知识,调整心理,积极应对。

2)合理饮食

       搭配合理,蔬菜为主,鱼肉适当,少盐少油,戒烟戒酒。优选低升糖指数的食物。

3)适量运动

       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5天,每天30分钟,50%——70%最大心率,运动时有用力,心跳和呼吸加快但不急促),运动形式可为:快走、太极拳、骑车、慢跑、健身操、游泳、各种球类等,每周可2~3次抗阻力运动。有脏器功能损伤的患者需征询主诊医生意见,在医生指导下运动。

4)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健康风险,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促进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5)规律用药

       糖尿病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以及GLP-1受体激动剂,注意应遵医嘱规律用药,切勿自行加药或停药。

6)自我监测

       糖尿病人应加强日常血糖监测,在血糖不稳定或药物调整期,监测次数应适量增加。此外,还需定期监测血压、血脂、体重等其他健康指标。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