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和呼吸频率、心率、氧饱和度以及体温一样,是构成人体生命体征的部分,也是评估人体血液循环状态的重要指标,血液循环对于人体至关重要,通常能够保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同时帮助排除废物和二氧化碳。人的血液在血液循环系统内流动,会对血管动脉壁形成压力,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为血压,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
健康成年人安静状态下血压水平,高压(收缩压)100-120mmHg,低压(舒张压)60-80mmHg,正常血压存在个体差异,并随年龄、性别、气温、运动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等不同而变化,随年龄的增加,收缩压会逐渐上升,过高的压力会增加心脏负荷,对健康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有时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准确地测量血压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和治疗高血压,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定期测量血压对于人体心脑血管健康十分重要,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和高危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血压变化。
指南提到,18 岁及以上成年人应定期自我监测血压,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要实现血压的规范测量,应注意“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设备精准
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袖带大小适合一般人群上臂臂围,袖带气囊至少应覆盖患者上臂的 80% 周径(一般人群可使用气囊长22 ~ 26 cm,宽 12 cm 的标准规格袖带)。定期对血压计进行校准,保证仪器测量准确。
安静放松
(1)去除可能的影响因素,如被测者测量前30分钟禁止吸烟,禁止饮酒、茶或咖啡等,避免剧烈运动,排空膀胱,保持心绪平稳。
(2)被测者安静休息至少 5 分钟。
(3)测量血压时,被测者应处于轻松、舒适、安静的环境下,嘱其取端坐位(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双脚平放于地面(禁止交叉),放松且身体保持不动,不说话。
位置规范
(1)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上。
(2)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2.5cm(约两横指)处。袖带松紧合适,可插入1~2 指为宜。
1、首诊测量双上臂血压,以后通常测量读数较高的一侧。若双侧测量值差异超过20mmHg,应转诊除外锁骨下动脉狭窄的可能。
2、每次门诊测量两次,间隔 1-2 分钟,取两次的平均值记录。如果两次差异>10mmHg,则测量第3次,取后两次的平均值记录。随访期间如果首次测量< 140/90mmHg,则不需要额外测量。
3、测量频率、时间和天数应根据不同人群的血压测量需求调整
① 新诊断、治疗早期或经治疗血压未达标
建议就诊前每天早晚各测量血压1次,每次测量2~3遍,间隔1分钟,连续5~7天,取平均值。
② 血压达标且稳定
建议每周至少测量1天,早晚各测量1次,每次测量2~3遍。
③ 早晚血压测量时间
早:起床后1小时内,服降压药前和早餐前,排尿后,相对固定时间测量血压。
晚:晚饭后、临睡前,排尿后,相对固定时间测量血压。